都會森活之旅
文/劉俊輝 圖/本刊編輯部
早期城市的興起,總是破壞大於保育,一般人對大城市的想像是高樓大廈櫛次鱗比,車水馬龍的街道和建築覆蓋視野。但是隨著綠色永續的概念興起,不少公益團體、政府機關紛紛響應,訂下「百萬森林」計畫,並力求在水泥叢林裡營造居民容易親近的自然文明、在生活中追求低碳永續的「森」活,把旅行結合日常,讓我們藉著探訪散落城市裡的森林公園,來趟輕鬆寫意的都會綠地之旅吧!
大安森林公園 讓臺北市民享受慢生活
占地廣達二十六公頃的大安森林公園,如今林木蓊鬱蒼翠的樣貌,很難想像當年是個遍布田野和竹林的市郊農業區。國民政府來臺之後,原被當成七號公園預定地,但因時代背景,住滿了「建華新村」及「岳廬新村」兩個眷村居民,直到民國八十三年,拆遷並安頓好眷村居民後,才正式對外開放。
因為森林成形及臺北市民積極營造,大安森林公園成了不少物種棲息的絕佳選擇,包括鳳頭蒼鷹、游隼、紅尾伯勞、臺灣藍鵲等四種保育類動物,其中鳳頭蒼鷹每年繁殖季時,甚至固定在此築巢孵育幼鳥。公園中央有一座露天音樂舞臺,以自然斜坡的形式,可以容納將近上千名觀眾,成為親近藝文表演和欣賞戶外音樂會等活動的最佳位置。
捷運信義線開通後,大安森林公園變成其中一個站點。配合森林公園整體的生態和綠意設計的站體,處處充滿巧思。其內的穿堂公共藝術〈四季〉,以春夏秋冬四季的樣態為題,像是春季有樟樹枝頭發芽的嫩綠與綻放的山櫻花;夏天則是豐沛日照帶來向日葵放射狀的葉片,吸引不少遊客在這裡拍照留念;站體入口處附近的〈大安之花〉隱身於綠色樹叢之中,藝術家運用臺北市花杜鵑花創作,讓杜鵑花由含苞待放到漸漸燦爛盛開,宛如一具隨著陽光和自然而旋轉的花朵。大安森林公園不分日夜,總是容納許多市民放慢腳步,在這裡運動、遊憩,也讓緊張忙碌繁華的臺北,能更自由自在地呼吸。
中央公園 新興的臺中之肺
如果想看看大安森林公園的早期樣貌,或許可以到臺中中央公園看看。民國一○七年才正式開放,現在還看不出「森林」樣貌的中央公園,總面積高達六十七公頃左右,是臺灣面積第四大的城市公園。公園前身為水湳機場,還留有歷史建築水湳機場營舍,與原日軍臺中飛行場機槍堡、老樹公園等遺跡。
如今的中央公園雖然還很新,卻有許多設施和景觀成為大家爭相拍照的景點。園區結合智慧、低碳與創新三大原則,有獨步全球的十二感官互動設施,像是平衡體驗區是個大尺度的攀爬遊戲空間,由三個不同密度的攀爬網構成,人們能在攀爬網內行走、或坐或臥,就像漂浮於半空中,體驗維持身體平衡的過程;視覺體驗區則由一公尺寬、高達兩公尺的彩色玻璃組成迷宮路徑,遊客能透過特定波長光線,體驗周遭環境變化,而且越往中心移動,光線越會被多層次的彩色玻璃過濾,使得視覺效果轉為陰暗。
目前公園內有一○六種喬木,幾年之後綠意盎然的自然森林生態成形,不分日夜都適合運動、散步和閒晃,一旁還有聞名全國的逢甲夜市,在公園玩累了,不妨到那裡補充能量、享美食。
高雄都會公園 兼具生態保育的綠地
位於高雄市楠梓區的都會公園,於民國八十五年正式成立,總面積約一百公頃,橫跨至橋頭區境內,也是臺灣首座都會公園。公園原本包含西青埔垃圾衛生掩埋場基地,直到封場後綠化,具有改善環境品質,兼顧生態保育、環境教育及防災、緩衝等多元化的功能。
園區植栽綠化導入「成長型復育公園」理念,種植適合南部氣候的原生種植物超過兩百六十種。也因前身是西青埔掩埋場,掩埋的垃圾在地底下產生沼氣,讓高雄都會公園成為首座收集沼氣而產生發電效能的公園。目前園內最具代表性的地標,非金雞日晷莫屬,圖像化的時間之鳥,成為大家共同認識高雄都會公園的視覺印象。
日據時代便已成立的橋頭糖廠,可說是鄰近高雄都會公園最適合一遊的知名景點,原本是座現代機械化的製糖工廠及設施群,隸屬於臺灣製糖株式會社,也是標示臺灣進入現代工業化時代高速發展的代表建物,目前園區保存的工業遺產、辦公廳舍及相關歷史,也成為現今高雄市市定古蹟及文化景觀。
散布在臺灣各個城市的都會公園,不僅為當地居民帶來清新的綠意,也成為外地遊客認識該城市的最佳景點。
(點閱次數:1426)